2020年,教育部發文明確提出: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期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為了更好落實文件要求,需要拓展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值。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值和內涵,也許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中能找到答案。
![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展示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和內涵 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展示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和內涵](https://0.rc.xiniu.com/g3/M00/B0/06/CgAH6GA9_zGADuAWAAM8ejzjqTI358.png)
在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中,傳統的“耕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通過農耕工具、澆灌工具等有關耕讀文化方面的生產器具收集,利用實物、資料、圖片和模型展示農業生產過程、勞動生活場景和歷史沿革,展現了古代人民耕作與生活的全貌。而在“讀文化”主題展區,通過古代的書畫陳列,作品在風趣詼諧之余,彰顯著人文和自然的和諧之美,同時更契合展廳“讀文化”主題。同時利用虛擬現實、全息、幻影成像等現代化展示技術,對古代漁樵耕讀、詩書傳家的生活場景進行虛擬還原,真切感受“手握鋤頭、腳踩黃泥的農民,也舞文弄墨”。
![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展示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和內涵 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展示耕讀教育的時代價和內涵](https://0.rc.xiniu.com/g3/M00/B0/07/CgAH6GA9_0WAKW_uAAK9VCGZpQI891.png)
在物質主義主導的現代化文明標準下,耕讀教育的價值被嚴重誤讀。而對于耕讀文化博物館設計來說,喚起了人們對農耕文明的記憶,讓更多人們感知耕讀文化,探索和拓展耕讀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內涵。
(本文由泰爾視訊整理發布,泰爾視控專業數字化展廳設計公司為客戶提供各種專業數字化展廳系統解決方案詳情mijing.net.cn)